由于商人的逐利本能,经纪人有时候会用一些“非常规”手段来获取最大利润,中超俱乐部市场就陷入了他们挖出的商业陷阱。
经纪人最常用的手段,就是让自由球员看上去和俱乐部有合同,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俱乐部开出高额的“转会费”或者“租借费”。一旦成交,至少有15万美元会落入经纪人的口袋。最让中国俱乐部头疼的,是众多的南美球员。一位俱乐部老板曾对记者说:“南美球员那么多中超俱乐部买球员的钱哪来的,但签约的就那么几个,那些经纪人就是想多挣钱,说要租借,其实钱都在他们手里。”在吃过一些亏之后,中国俱乐部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玄机。一般需要对方俱乐部、联赛足协、国家足协三方出具转会证明,虽然手续比较繁琐,但可以减少被骗的风险。
此外,势力强大的外国经纪人也会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来抬高转会费。一位俱乐部主席告诉记者:“不是我们不告诉你(转会)消息,但如果消息公布得太早,外国经纪人会立刻抬高价格,利用舆论压力来索要更多钱。而且,很多球员都是被外国经纪人控制的。”
此外,俱乐部有时也会被球员忽悠。比如有的球员第一个赛季表现很好中超俱乐部买球员的钱哪来的,但第二个赛季表现就一落千丈。业内人士会说,他们之所以第一个赛季表现好,是为了“抢合同”,也就是为了得到俱乐部的第二年合同。俱乐部得知此事后,也会在合同中对球员进行限制,比如用进球数来限制一些球员不职业的表现。
未来方向无解
按照国安主帅李章洙的理论,中超联赛的外援全部是世界级的5大外援,不仅比不上欧洲、南美,也远不如亚洲的J联赛、K联赛以及花钱如流水的卡塔尔联赛中超俱乐部买球员的钱哪来的,最多能和澳大利亚联赛比一比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人表示:“如果中国真的想提高外援的质量,现在的方向肯定是不对的。”他表示,中超联赛的外援大多是当球员使用,没有培养价值,他们来中国的时候大多已经接近30岁,虽然能够适应中超联赛,但对于这个年龄的球员来说,他们会选择不择手段赚钱,而不是提高水平。这样的外援在中超联赛中占了大多数。
对于这种情况,经纪人表示,与其买一些没什么潜力的球员,还不如花时间买一些年轻球员,然后培养好,卖个好价钱。问题是,现在的中超俱乐部更符合中国足球的思维方式:快速出成绩。外援的选择偏向于买来就能马上上手的,青训计划很难落实。大连实德当年从喀麦隆引进的年轻球员,早已不见踪影。
“我们还处于花钱买眼前效益的阶段,这对足球的发展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。”谈及如何在有限的价格内买到更好的球员,这位经纪人表示:“我们现在拿不到一手球员,这是因为中间环节太多,如果想提高外援的质量,必须亲自建立球员关系,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去球员的国家挑选球员,然后签约。一手球员肯定更划算,中国队里的外援大多是二手甚至三手。”
如今的中超,外援的作用已经不像早些年那么明显。这当然得益于本土球员的提升,但也因为现在的成本条件只能买这种级别的外援,如果级别更高,价格也会更高。“没钱,真的搞不了职业足球。”该经纪人说。(记者 张磊)
史记·外援列传
平行进口
1.巴亚诺(上海申花)
他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巴西队的主力后卫,2001年中旬,上海申花队曾以120万美元的极高价格租借他4个月,但无果。
2.瓦洛迪亚(上海申花)
中国足球最早的外援之一,1996年甲A联赛时被徐根宝骂,年底走人。
3.阿松(北京国安)
身高1.85米的阿尔松在代表国安的首场比赛中就打入一球,随后直至离开,一直沉寂至今。
4.扬克尔(上海申花)
2003年,上海申花以50万美元租借给他,但吴金贵最终未进一球。
5.米尔顿(北京国安)
这名玻利维亚人没有给他的老师、皇马顾问哈维尔带来任何安慰,12场比赛未进一球,耻辱离场。
6.桑托斯(山东鲁能)
他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巴西队主力球员,2001年转会山东鲁能后攻防两端表现不佳,踢了10场比赛拿到35万美元的年薪后回国。
7.巴克维奇(山东鲁能)
2007赛季,山东鲁能曾试图用他来替代郑智,但他只踢了6场比赛便被同胞图拔束之高阁,直至离队。
8. (深圳金威)
2006赛季,深圳金威斥资37万美元买断了这位喀麦隆前锋,但丹尼尔为球队出场13次,只打进一球。
9. GEOX(武汉光谷)
2006赛季,他在前16场联赛中出场12次,不仅没有进球,甚至连一次助攻都没有。
10.斯托扬(北京国安)
此后,李章洙挑选全部外援进行试训,这位马其顿国脚始终没能适应国安的风格。
标签: 中超俱乐部买球员的钱哪来的